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
因山得名:域内的罘罳峰是一座神奇的山,本村因此取名罘罳峰村。
造山神奇:近 1 亿年前的地壳运动,衡山山系与雪峰山山系相撞,抬升海底, 隆起了罘罳峰,使她海拔 410.6 米。
形态神奇:一峰独秀,平底凸起,恰似一尊大圣。
风光神奇:如屏如障,耸翠入云,为宁乡十景之一,全国没有第二个罘罳峰, 也没有第二个罘罳峰村。
山名神奇:古时满山金凤朝阳,叫金凤山。传说唐僧师徒来过流沙河,寓 她为猴子峰。隋末唐初山顶建起了金凤禅院,文人上山观光,赏名罘罳峰。
人文神奇:多少传奇,多少奥秘,多少演变,至今人杰地灵。
本村地处流沙河镇最东处。东连唐市、北抵草冲、南临大田方、西接流沙
河集市。楚江(流沙河)穿村而过,省道宁娄公路伴河而行,洛湛铁路自东北
向西南斜穿本村。东可去宁乡、长沙,西至娄底、涟源。全村面积 14.8 平方公
里,辖 17 个村民小组,共 1935 户,6590 人,计 168 个姓氏。全村田土 10045 亩,
其中水田 6385 亩。另有林地 9564 亩,山塘 1918 亩,小二型水库一座。
本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,历年平均气温 16.8 ℃,四季分明。雨量充沛,
年均降水量1372.7毫米。植物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,树种丰富,以松、杉、竹、樟、
桂、柏居多,水草丰茂。盛产猪、牛、羊、鱼、鸡、鸭、鹅、兔。野生动物较少,
但鸟类繁多。
本村地形仅罘罳峰一座高山,其余属于江南丘陵密布,丘陵间是冲冲塅塅
的田土。土壤以红壤和花岗岩风化土(即爆沙子土)为主。土中少腐植质,耕
地产量不高,自古生产力低下,导致整体贫困。虽有罘罳峰誉满江南,但改革
开放前,村民始终缺吃少穿。那时生产以单一农业为主,年年“稻谷加稻草,
稻草加蔬菜”,来维持一年的生活。
本村人文底蕴极为深厚,人文资源特别丰富。昔误称“荒夷之地”,但通
过考古发掘,五千年前,便有了丰富的史前文化。七千年前就种植水稻、饲养
鱼类,四千五百年前就家养土花猪。一千四百年左右,罘罳峰顶就有了佛道并
存的金凤禅寺。商周时便是湖南的繁荣之地。
穷村出人才。自古本村厉行精耕、精艺、勤读,把德孝置于首位,因此人
才辈出。出了一批进士、秀才、大儒,以及才华横溢的民间女诗人;出了一大
批罾匠、木匠、篾匠、铁匠等;出了不少抗日救国、抗美援朝、援越抗美的官
兵,以及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。出了土坝戏班鼎盛时期的“台柱子”;出了解
放后的一大批教师和基层干部;出了新时代的一批孝男孝女;出了今时学术界、
企业界、工商界等方面的大批人才。
改革开放后,本村和全国各地一样,“一日等于二十年”。在村总支和村
委会的带领下,通过四十余年的努力,全村全方位奔向小康。
村容变了:无山不绿有水皆清,大河小河里见不到流沙,植被茂密丰富。茅屋、 土砖屋、瓦屋不见了,各色楼房、别墅林立。炊烟不见了,已是“十户九无烟”, 盛行电和液化气。
交通变了:流沙河上,架起了长冲、辉煌、黑铺子三座汽车大桥,公路连 到了每个屋场。洛湛铁路穿境而过。小车停放在户户门前绿荫之下。
产业结构变了:有了大型土花猪繁养场、成片烟叶种植基地、苗木场、养 鸡场等各种养殖业龙头企业,出现了多个水稻种植面积百亩以上的大户,各类 合作社六家。
人的口味变了:忌腻食,喝矿泉水和未污染的井水,吃新鲜时蔬、上等营养品, 放心绿色食品。
人的文化素质提高了:早已普及九年义务教育,85% 的初中生升高中,60% 的高中生升入大学。本村出现了多名硕士、博士、大学教授。
共同富裕基本实现了:依 2010 年国家制定的标准,153 个贫困户、416 名 贫困人口,2020 年全部脱贫。
罘罳峰也变了:她已成为全镇德孝文化基地,景点林立,宽阔的柏油马路 蜿蜒上山,游人接踵而至。 村民是平凡而伟大的。无数历史资源,应该挖掘。古今多少事迹,值得记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