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
她(王钟瑛)在《自叹》中说 :
远离桑梓正髻年,沦落沩江日黯然。 太息此生多不幸,几回搔首问青天。 湘水悠悠去不回,孤帆偏送异乡来。 冰霜寄傲寒侵骨,瘦影殊惭对镜台。 天既生予了夙因,奈何赋命不如人。 茫茫四顾知音少,幽恨千般孰与陈。 涸辙之鱼命不时,遣怀聊写断肠诗。 难将此恨清流洗,愁上眉峰惟镜知。
因为远离家乡,又居住在穷乡僻壤,丈夫不懂吟咏,眼前没有知音,独坐幽房,
风景凄凉,就靠执笔成吟打发日子,《静坐感怀》就是这种情怀的流露。
独坐幽房夜黯然,轻寒脉脉雨余天。 皱眉未展燃眉续,诗思方舒愁思牵。 静悄无人命欲倾,为怜死后更伤情。 蚩蚩儿女年俱稚,忍苦尘凡暂寄生。 此生沉陷少知音,流水高山自写心。 热血满腔无处洒,销愁只有托长吟。
没有知音倾吐郁闷,有时就只得借书消愁,但往往是旧愁未释,新恨又添。
欲把奇书释旧愁,讵知新恨更悠悠。 窗前怕听人闲语,泪雨纷纷暗自流。 览罢群书忆旧游,含情终日倚妆楼。 老天生我非无意,留与人间作话头。 冷雨凄风不可闻,窗前愁看昔贤文。 古今薄命知多少,为尔香魂吊夕曛。
夏去秋来,金风送爽,阶鸣蟋蟀,燕去雁来,篱边黄菊盛开,桂花清香犹在, 诗人写了《九日咏菊》诗 :
阶畔篱边一色黄,卷帘纵览景非常。 白衣人至同平赏,经豆拈来合写藏。 不伍众芳情傲世,独标冷艳气凌霜。 举杯晤记渊明约,醉眼朦胧倚夕阳。
通篇无一“菊”字,却通过白衣人送酒的典故,傲世凌霜的描写,赞美菊 花的高洁,抒发自己卷帘览景的兴致。此时她还有《燕去雁来》、《蟋蟀》等诗, 都颇有情致,如《蟋蜱》诗云 :
嘹亮清音彻夜鸣,催回残梦触离情。 不平毕竟为何事,惯向深秋作苦吟。
钟瑛和丈夫育有四男三女,因家境贫寒,三个女儿都在十五岁上就出嫁了, 其中两女早亡,只剩下一个女儿。四个男孩中,长男幼学缝纫,成了一名做上 门工的缝纫工,其余三个,两个幼年夭折,仅有一个第三男喻东声入学就读, 毕业于宁乡甲种师范。钟瑛有《训子偶吟》云 :
灯下陪儿苦用功,几番教育望成龙。 他时若得风云际,苦尽甜来不负侬。
其《勉读》诗云 :
门庭岌岌力撑持,苦在心头只自知。 最恨穷途遭白眼,计惟刺股勉吾儿。 积得涓涓作三流,才雄学富懒勤修。 侬虽不敢追陶孟,也望儿曹可出头。
诗中希望儿子学古人悬梁刺股,苦学成才,自己虽比不上古代教子有方的 陶侃母和孟子母,却也希望儿子终有出头之日。 诗人的第三子东声,自幼聪颖过人,幼时即崭露头角。诗人省吃俭用,送 他到宁乡云山学校就读。这里旧称云山书院,远近闻名。东声以优异成绩在此 卒业,再升入宁乡甲种师范,显露了多方面的才华。他成了宁乡第一个中共组 织一一“宁觉”支部的第一批党员。1926 年 1 月,由“宁觉”支部选送到广东 农民运动讲习所第六期学习班学习,结业后回宁乡指导农运。“马日事变”后, 宁乡成立工农义勇队。喻东声任政治部主任,在沩山打游击,以后又在工农革 命军湘中游击总队负责政治工作,以雪峰山为根据地开展游击战,因副总队长 陆某投敌,杀了总队长李杰,喻东声率残部返回沩山,被敌军围攻,在掩护队 员撤退时,不幸中弹牺牲,年仅 19 岁。 王钟瑛闻讯后,五内俱裂,痛不欲生,她将满腔悲愤,写入了《追忆冬儿悲吟》 一诗中。
儿罹残害我心怆,爱国青年可惜亡。铁砚久磨空志愿,芸窗夜读枉勤囊。 魂归天上烟云惨,骨葬山中草木伤,最是可怜临险候,重重怨气蔽晨光。 泡影昙花梦一场,频年枉自说文章。风潮险恶孤依虎,志士坚贞气结霜。
本欲筹谋扶国运,谁知奇祸竟身亡。可怜白发吞声哭,只恐猿闻也断肠。
矢志殷勤苦读书,谁知祸害乱加拘。空怀凛凛千秋志,辜负堂堂七尺躯。
海底冤沉难报复,泉台恨抱枉嗟吁。而今永作幽明隔,如此伤心自古无。
横遭毙命苦无辜,只为沧桑误丧躯。茔冢草深朝泣兔,松楸月冷夜啼乌。
颜渊不寿人咸叹,王勃无平我更吁。每值清明寒食节,龙钟洒泪悼魂孤。
又有《四年没日感作》:
酸辛五内久如煎,望绝倚闾已四年。本欲与儿同一死,萧条家事又难捐。
再有《中元惨作》:
家家料理祀中元,我独伤心倍惨然。未识亡儿归里否,也凭遗像奠堂前。 中元令节鬼门开,宗祖阴灵悉自回。谁使青年成木主,白头堂上哭哀哀。
慈母望子,倚门倚闾,儿子十九岁风华正茂之时,惨遭此变,诗句一字一泪, 令人不忍卒读,从此诗人无复破颜为笑,在萧飒秋风之中,她写下了《重九感怀》:
金风飒飒又重阳,静对黄花暗自伤。鬓惹霜华悲老景,烟凝日暮感流光。 沧桑世事难回首,寥落家庭枉结肠。惆怅不堪遥野望,四山红叶晚秋装。
诗人以孱弱之躯,经此重重打击,精神体力都已接近崩溃,她想到了死,“无 意于人世,不欲再生”,这时她碰到了一位蔡淑明女士,劝她“自修来世”, 不可“执迷自害”,“因就永兴古刹长斋礼佛,矢志清修”,入庵之后,仍不 废吟咏,其《庵居自慰》云 :
不恋尘嚣志自高,香台寄迹任逍遥。清风明月为吾伴,一卷真经万感消。 朝起恭参大士前,杨枝净水洗尘缘。经宣贝叶香烟里,与世无求即是仙。
事实上诗人并未忘情世事,《甲戌年旱望雨有感》云 :
何事穹苍不见怜,顿将稔岁变凶年。为灾旱魃祈收拾,深望甘霖下沛然。 四处诚求不见功,未蒙霖雨转遭风。稻田龟坼深如许,只恐秋收半已空。
表示干旱给禾苗带来的灾害的深切忧虑。而《喜雨》又带给诗人由衷的喜悦:
铄石炎威瞥眼祛,沛然四下尽欢愉。平畴点点何殊粟,遍地淋淋信胜珠。 共喜天恩苏槁悴,顿教春色溢方区。从兹沾得无穷泽,犹可秋收庆巷衢。
从她的作品来看她一生的遭际,折射出那个可憎的封建时代。一个身处灾 荒年代的稚女,远嫁异乡作童养媳,夫婿粗俗,婚姻极不美满,中年爱子又在 革命斗争中牺牲。风霜摧折,孤立无援,为不辜负家翁临终的嘱托,全力支撑 起这个破家,有苦无处诉,只有将满腔幽愤付之吟咏,既是自我排遣,又是对 社会不平的控诉,正是因为那个时代,那个社会,扼杀了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女子。
下一篇:没有了!